当前位置:首页 > 考研时讯 > 正文内容

2023年考研难度分析报告(2023年考研究生难吗)

admin2022-04-15 00:19:23考研时讯240

虽然“520”是充满着爱意的一串数字,但“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突破520万”的报道,却将520的浓浓爱意,顷刻间转换成一片肃杀之气,搞得人惴惴不安。4月11日,各大媒体推送了2023年考研人数预测的相关文章,很多本科生看到后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滴落下来


这个数字靠不靠谱?未来趋势如何研判?面对困难局势,如何稳坐中军帐?听缪老师说几句吧。


一、数字靠谱吗?

根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的报道,新东方艾瑞咨询在4月9日共同发布了《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》,同时新东方在《23考研年度报告》中,对2023年考研趋势进行了解析。简单说,520万报名人数的预测,就出自这一份报告。


“宣布”预计2023年报名人数超过520万的,是新东方的大学事业部考研项目总监李琳。我认为这个预测数字可以拿来参考,毕竟新东方目前的客户群体占比最大的就是大学生,他们要对数据负一定的责任。但与此同时,我认为这个数字不可以尽信,原因有两点:其一,预测失真并非首次;其二,分数狂涨倒逼止步


什么是“预测失真并非首次”?在官方公布2022年考研人数为457万之前,曾经也有一波“媒体的盛宴”:据“某可靠信息来源”称,考研报名人数突破477万。结果呢?官方数字公布后,这个“溢出20万”的数据瞬间被人遗忘。


什么是“分数狂涨倒逼止步”?看看2022年国家线的上涨情况吧。学硕方面,17个学科门类,国家线上涨15分的有4个,上涨14分的有2个,上涨12分的有3个,上涨10分的有3个,没有一个学科门类的分数线比2022年更低。


专硕方面,22个学科门类中,国家线比前一年上涨15分的有6个,上涨14分有4个,上涨12分有2个,上涨10分有3个。分数上涨如此“凶猛”,自然会让不少本科生打起退堂鼓:明知卷不过,何必上战场?


一句话总结:数字可以做参考,切莫尽信吓自己。


二、趋势有哪些?

本世纪初的2001年,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不足50万,名副其实的“导师求着学生深造”。那时候,深造是学霸们的“退路”,因为他们个个都想着去房地产行业、金融行业里捞金,或者全心全意去创业。


2011年,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超过150万,2017年,数字首次超过200万,2020年超过300万,2022年超过400万,尽管2023年的报名人数还未可知,但超过500万应该问题不大。


再来看看录取人数,2011年录取46万,2012年超过50万,2017年超过70万,2020年超过100万。对比一下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增长,很明显前者增长幅度更大,后者虽然也在增长,但无法与前者同步增长。


近10年,我们的录/报比例一直非常被稳定在30%左右,上下浮动的幅度不超过5%。但假如2022年研究生录取人数没有明显提升(120万只是预估人数),那么录取/报名人数比必然跌破30%,这是继2019年之后的又一次“探底”


考个双非,以前300分出头足矣,如今三百五六也很难上岸;准备考研,以前大三开始忙活,如今大一就有人埋头苦学。在整体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,未来几年的考研热度都降不下来,每一年都是“最难考研季”


看就业,往年吸收应届毕业生比较多的是房地产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,前者遭遇严管,后者碰上双减,双双趴在地上,一时半时站不起来。创造一个又一个“造富神话”的互联网行业放缓了自己的前进脚步,正在忙着“精简机构”。所以才会有“宇宙的尽头是编制”一说,考公考研人数年年创新高。


看人数,2023年的应届考研学生,是在2019年参加高考的。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超过800万,2023年注定不会是一个考研小年。2020年、2022年、2022年,高考录取人数不断增加,未来几年考研人数怎么能降得下来?一边是疲软的就业市场,一边是超多的竞争对手,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?


一句话总结:考研难度一路上扬,就业市场不容乐观。


三、怎样去应对?

只有明确了考研的目的,才能更高效地投入备考。我把考研动机简单划分成两种类型:“被动型”和“主动型”


“被动型”分为:延迟选择、跟风选择、转换专业。


所谓的“延迟选择”,要么是有选择困难症,要么是不想面对职场的困难,所以比起走入社会,宁愿在校园里面多待上几年。


所谓的“跟风选择”,是懒得去思考自己的未来,万事只想“随大流”,于是看到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纷纷考研,便做出同样选择。


所谓的“转换专业”,是觉得自己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,自己的成绩也不够出色,于是就想通过考研来更换一条赛道。


“主动型”分为:弥补遗憾、求知心切。


所谓的“弥补遗憾”,是在高考当中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高校或者专业,想要通过努力考研来弥补四年之前的遗憾,给自己一个说法。


所谓的“求知心切”,是不满足于本科阶段的学习,想要深入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,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,从而努力考研深造。


以上两类五种考研的动机,第五种往往结局最好,前两种特别容易折戟沉沙。由此可以看出,面对考研越来越难的现状,“逃出生天”的三部曲应该是:首先要找到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,然后搞清楚它的专业所学和未来的发展路径,最后再持续努力。


此外,你最好具备一种思维:差异化竞争思维。弄清楚你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?这些过人之处能带给你什么竞争优势?在哪些领域你能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?要知道,你的与众不同之处,就是你在茫茫大海之中的救生圈,它虽不能保证你的上限,但一定可以保证你的下限。


一句话总结:考研必胜有方法,一种思维三部曲。


数字冷静看待,趋势不容乐观,懂得差异竞争。对考研越来越卷,你怎么看?来评论区聊聊吧。


关注我,看更多教育观点。原创不易,期待你的点赞、评论和转发。

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qmxchina.com/post/469.html

标签: 考研信息
分享给朋友:

“2023年考研难度分析报告(2023年考研究生难吗)” 的相关文章

考研419分复试为什么被刷(考研家长三大忌)

考研419分复试为什么被刷(考研家长三大忌)

文/学个习 “听说考研成绩出来了,查分了吗?” “查了,396分”。 “这么高,那你肯定稳了,到时候一定要记得请客哈”。 很多人在查询到初试成绩以后,都会忙不迭的跟别人分享喜悦。 然后,如果考得还不错,别人可能会告诉你,“你肯定稳了”。 这,放在几年前确实是有可能的。 因为,那个时候考研初试成绩占比...

考研过300分难吗(数一英一考研300分难吗)

考研过300分难吗(数一英一考研300分难吗)

300万考生落榜,“考研太难了”! 3月11日,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。除少数专业外,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,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。与2022年相比,A区学硕历史学、艺术学上涨15分,哲学、教育学、法学上涨14分,经济学、文学、管理学上涨12分,理学、工学、医学上涨10分。专硕除农学、军事、...

抗癌考研的逆袭女孩圆梦(95后抗癌考研姑娘)

抗癌考研的逆袭女孩圆梦(95后抗癌考研姑娘)

“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,成功被录取了!”4月12日,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,潮汕女孩陈琳琼以录取成绩84.30分考入广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。在过去的2022年里,陈琳琼先后经历了患癌、失业、失恋,却始终保持对生活的信心,选择边抗癌边考研。如今,她终于圆梦广大。 陈琳琼告诉记者,在收到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...

考研失利一般考多少分(考研最差的是多少分)

考研失利一般考多少分(考研最差的是多少分)

文/学个习 在2022年考研前,有一个叫“考研气氛组”的词在网上火了。 词语的解释是这样的,“考研气氛组”是指决定考研后,也在“起早贪黑”备考,实则在假装学习,最后没有考上,只是营造了考研的浓厚竞争氛围。 其实,这样的考研人每年都有不少,我觉得有一个词更能贴切形容他们的行为,那就是考研“划水”。 考...

考研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(考研最难的三个月)

考研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(考研最难的三个月)

第一,你先要定义难的尺度界限。 现在考研比之前难。由于现在考研人数越来越多,而扩招人数远远不及考研每年增加人数,所以上岸的概率还在逐渐下降。 第二,注意的事项。可以提前去了解考研的情况,包括学长学姐的上岸情况、自己规划的专业走向、这个专业研究生热度等等。最重要的一点是,考研不是盲目跟风,一定要结合自...

工作了考研有什么条件限制吗(国家规定考研的条件)

来源:健康报 □ 王维民 医学教育过程包括医学预科阶段、生物医学基础阶段、临床医学阶段。目前,部分院校医学教育虽呈现整合的趋势,但大致的课程教学依然围绕上述内容安排。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成为住院医师的重要环节,是医学生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走向临床实践,成为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,在医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...